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打架还是欺负人?如何对付这样的校园霸凌者?

母婴育儿 2024-04-15 浏览(367) 评论(0)
- N +

最近,校园欺凌学生的问题备受关注。除了直接的肢体冲突,还有一些隐性的欺凌,被视为同学之间的打闹,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,对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。如何定义打闹和学生欺凌?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?

使复杂化

通常很难区分打架和欺凌。

在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眼里,班里的另一个女孩冉冉是一个惹不起的恶霸。有一次,冉冉的杯子不小心被朵朵弄坏了。冉冉勃然大怒,完全无视任何解释和道歉,对朵朵咆哮,甚至命令她跪在地上擦干水。起初朵朵爸爸并不知道这些细节,以为只要补偿对方家长杯子钱就行了。结果他发现女儿还是很伤心,哭个不停。

经过一些调查,一个接一个的父亲意识到他的女儿被冉冉恐吓了很长时间。“孩子说冉冉经常发号施令,并强调他的母亲特别有权力。不听她的,就让她妈过来教训对方。”更有甚者,冉冉在课堂上大吵大闹,被老师听到后,先把过错推到她身上,导致她争吵,被老师批评。排队的时候,我总是故意挤她。

“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,可能不算欺凌,但是反复多次之后,孩子心理上确实接受不了。”在朵朵爸爸看来,如果任其发展,对方可能会变本加厉。

作为小学四年级男生的家长,明明的爸爸也因为孩子被欺负而苦恼。“班里有个男生老惹他。有一次他抓住自己的头发拖到椅子后面。”明明爸爸找到班主任沟通,老师说男生打架很正常,没当回事。“我对孩子之间的打架有很高的容忍度,但如果总是无缘无故地给一顿拳打脚踢,还威胁孩子不要告诉父母,那就太欺负人了。”

同样在读小学四年级的芮芮性格内向,平时独来独往,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,多次被同学取笑。上学期,三个六年级男生盯着他,时不时故意推他。当他们发现他沉默不语时,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捉弄他。有一次,他们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噪音,甚至当众脱了芮芮的裤子。

“可能那些孩子以为他们只是玩玩,不明白这样会对彼此造成什么伤害。”心理咨询师楼丽华表示,很多学生很难区分打架和欺凌。如果不进行干预,问题很可能会恶化。

前段时间,某初中的年级主任林老师收到了一封五六百字的匿名信。这位学生在信中说,有个女生经常拿自己的身材开玩笑,嘲笑她太胖。因为有基础病,不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,被对方取笑。虽然没有署名,但林先生通过信中提到的班级和一些线索,找到了写信的学生。进一步了解后,他得知该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对方戏弄,早就给她造成了很大困扰。

作出反应

心理咨询陪伴学生走出阴霾。

让娄丽华感到欣慰的是,芮芮的学校立即采取了行动,不仅要求三名六年级男生向芮芮公开道歉,还为芮芮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辅导。

当我第一次见到芮芮时,娄丽华没有让他直接讲述他的故事。"那可能会给他造成第二次伤害。"考虑到芮芮不太擅长表达,娄丽华选择让他借助沙盘和绘画来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。

“在他搭建的画面里,总能看到两群人在打架,但‘好人’总能打得过‘坏人’。”娄丽华明白,这正反映了芮芮的无奈。“我会照着这张图说,‘好人’好可怜。我们能做点什么吗?”起初,芮芮很沮丧,认为没有办法。娄丽华鼓励他试一试,即使他失败了。后来,芮芮认为他可以给“好人”增加装备。虽然他还没有赢,但他不再是惨败。

“太好了!看来设备起作用了!”在娄丽华的带领下,芮芮的状态一点一点地改变了。“从最初的沉默,慢慢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。”有一次,芮芮画了一只昆虫,发现娄丽华不认识她,还主动介绍她认识。“我夸他牛逼,他也对自己有信心。”经过10周的心理辅导,芮芮终于走出了阴霾。“班主任也很细心,特意找了两个同学和他一起玩。他的脸上又有了笑容。”
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欺凌都能被制止在萌芽状态。几年前,我在看守所给小雨做过一次心理咨询,让楼丽华哭了。

小宇高一的时候,坐在后面的男生经常捉弄他,让他很不舒服。小宇向对方表明态度,对方却无动于衷。老师得知后,只是简单批评了一下,但对方还是不愿意悔改。回到家,小宇再次向父亲求助。结果他爸问他:“你怎么不去招惹别人?”小雨满腹委屈,决定自己教训对方一顿。有一天,小雨从家里带了一把刀到学校。对方再逗他,他就直接捅了过去,导致对方重伤,被送进了看守所。

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,小玉表示很后悔。“这个孩子学习很好,上大学不是问题,但现在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完全被改写了。”娄丽华为小玉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。“他自己就是个恶霸。如果他在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时能得到足够的重视,妥善解决问题,也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走极端,造成这样的悲剧。”

预防

家长保持沟通,老师及时引导。

“欺凌的形式有很多种,身体上的欺凌只是一部分,有些欺凌相对隐蔽不易察觉,但也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伤害。”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认为,认定欺凌需要把握以下特征:

一、欺凌弱者,力量的不平衡不仅仅表现在身高或体重上,还表现在掌握的资源或力量上,让对方难以反抗;二是故意伤害,闹剧本身没有恶意,双方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积极稳定的,欺凌会对其中一方造成身心痛苦和伤害;第三,反复发生。欺凌往往不会只发生一次。被欺负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被欺负或侮辱。

在2020年10月新修订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中,“学生欺凌”也被明确定义为“发生在学生之间,一方故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手段、语言和网络进行欺凌、侮辱,造成对方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。”

根据刘俊生的观察,男生中的身体欺负相对较多,女生中的欺负相对较多。相对于其他年龄段,初中是欺凌的高发期。“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是青春期,容易冲动。”

做了十几年班主任,林老师发现,恶霸背后有很多不和谐的家庭,尤其是父母不在的家庭。“有些家长把孩子交给老人,很少和孩子交流。有些征兆很难及时察觉,孩子遇到事情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。”

刘俊生还提到,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尽早发现和预防欺凌。“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状态,比如孩子是否抑郁、抗拒上学、晚上做噩梦等。一旦发现异常,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。”刘俊生提醒,当孩子讲述在学校被欺负的故事时,家长要理智,不要冲动,也不要责怪孩子。而是要给孩子安全感,让孩子建立对父母的信任。充分了解情况后,家长可以找老师谈,商量解决办法,而不要直接去找对方家长,否则容易导致矛盾升级。“如果觉得老师处理不当,也可以向学校或者上级部门反映。”

在刘俊生看来,欺凌事件中不仅有欺凌者和被欺凌者,还存在着欺凌者和局外人等多重角色。“煽风点火的人,其实会对被欺负的人造成伤害。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,他们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欺凌者。”

他指出,学校和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。“当班里出现个别学生被孤立、被嘲笑的情况时,老师可以通过班会引导大家讨论,营造一种相互关心的集体氛围。在欺凌的萌芽阶段,让学生认识到欺凌的危害和后果,明确划清界限,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,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采取被动措施。”

原标题:调查|打还是欺负?如何应对这样的校园恶霸?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:宗媛媛美国编辑宋

标签:

亲亲宝贝育儿网推荐阅读: